公司召開科技研發座談會
時間:2007/6/14
2007年6月12日下午,公司經理吳英彪在二樓會議室主持召開科技研發座談會??偣ね跣泔?、技術科長張秀麗、精通公司經理田華及李洪勝、郭艷芳、劉智等參加座談會。
吳經理說,一直想開這樣一個會,是關于科技研發的座談會。不是針對某一項工作的調度,而是一項長遠的專門的工作,我們要就此工作做一個長遠的思考,有一個總體的把握,而非想起一個項目報一個項目,"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"。但愿這個會能給大家一點啟發,拋磚引玉,對我們的科研工作起到作用。
吳經理主要講了以下幾點:
一、科技研發與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
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研發能力,就會停止發展或走下坡路,最后只能淪為最末端,淪為只靠出賣勞動力的角色。這是個很明顯的道理,希望大家看明白。我們市政行業雖然是傳統行業,但是發展很快,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層出不窮,而且外部環境很嚴峻,具備研發能力就很重要。拿其他企業做例子也足以證明。如閃存盤,前幾年幾十兆的閃存盤就要幾百上千元錢,很貴,可是不過幾年的時間,閃存盤的存儲能力從幾十兆到1G,提高了幾十倍,價格反而降了,只剩1/10,如果一個企業沒有研發能力,沒有下一步儲備,很快就會被淘汰。比如我們熟知的華為集團,就是靠研發起家,并一直很高的研發投入。再比如河北省的新興鑄管公司,原來只是一個部隊辦的小企業,由于他們注重研發,加上投資正確,短短幾年就發展起來,其銷售收入已達到全世界鑄管業的第二名,在他們的發展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難題,但他們都一一克服并取得了輝煌的成績。去年我隨人大代表團一行去了河間的華欣公司,這是一個農業企業,既是一個科技上的創新,也是一個經營上的創新??蒲?/SPAN>+農戶的模式結合得很好,農民得實惠,企業得發展,實現了雙贏。這個公司是7層大樓,是一個公司,也是一個大研究所,各種彩棉、抗蟲棉在這里研究出來,把種子發給農戶,讓農戶去種,然后回收,再進行深加工或者直接出售,農民和企業都得到好處。我看完資料后感觸很深,真的沒有想到農業還可以這樣發展,農業和工業,農戶和科研結合得這樣好,很震驚。 這說明,沒有自己的科研開發能力,企業就不能發展。
二、怎樣制定企業科研進步的長遠計劃
我們需要一個研發計劃、規劃,一個長期的,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,對較長時期的方向有指導性的計劃、規劃,這需要總體把握,不單單針對某一個內容。需要排隊,分清輕重緩急,對這些問題進行分解、組織,需要弄明白怎樣的過程,要達到什么目的。
整個北京地區的研究投入包括各種科研機構的投入已經達到GDP的3%,華為集團的投入已經超過了10%,這些投入怎樣保證能產生效果,離開指導是不行的,以我們產值是1億元的話,將投入300萬,這些錢往哪里花?我們需要的項目、單位要投進去,但是現在即使我們拿出300萬可能都花不了,說明我們缺乏一個長期的規劃、計劃。
三、哪些是源頭,哪些是重要的
1、實際問題是先導,是老師。如水穩碎石,現在強度是高了,但是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:裂縫,因為沒有辦法解決,有的已經退回到二灰碎石了。AC結構現在無法作摩擦系數。剛做完的時候還行,但是過幾年很難把握?,F在很多大城市使用SMA,與傳統瀝青混凝土相比,SMA的主要優點是高溫穩定性強、路面抗滑性能好、抗磨耗能力強,耐久性可延長20%~40%。對我們來說,主要問題是價格是否能夠接受,應該應用。這些方面我們應該有敏感性,看到、找到工作中的實際問題。
2、搜集科技情報,知道科技有什么發展。作為專門從事科技研發的同志應該對情報有了解,會拿來用。網絡這個東西太好了,搜集信息太方便了,我們已經處在一個搜集信息及其方便的環境中。我們說做科研,不一定非要搞出前人沒有的成果記載在教科書上,能夠搜集和掌握情報也是做研究。做研究首先就要搜集材料,要增強敏感性和迅速反應能力。礦物纖維的應用很廣泛,能否在價格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為水穩加入這種纖維。以前的有機材料比較容易老化,礦物纖維是無機材料,分散性快,吸附性強,纖維開松均勻,纖維拉力大,抗磨擦沖擊強度高,磨損低,混凝土、瀝青中可以加入使用,我們能否研究一下,也可以將其作為一個市場我們向其發展,研究一下可行性,不可行性在哪里?
四、推廣應用
做科研并不是一味的埋頭做實驗,別人已經做過的并且已經取得成功的項目(技術、材料、工藝)我們應該拿來用,這對我們來說更重要。學到、買到之后怎樣應用也是個問題。許多技術很好,但是往往最后一步出問題,沒有應用好。比如水泥混凝土澆筑,這項技術有什么復雜的呢? 我們已經應用很多年了,但是我們就出了問題。從去年我就提出水泥混凝土澆筑不能出問題了,但是越強調越是出問題,今年加了鋼筋,降了塌落度還出問題為什么? 技術解決了有經驗了就認為萬事大吉了,這樣不行。
五、人才的問題,隊伍的問題
要有專門人才,有一批喜歡、樂意從事科研工作,愿意為這項工作付出心血的一批人,形成隊伍、團隊來從事這項工作,而不是一個部門的一兩個同志。要有分工,有合作,是一個鏈條上的不同環節,有做實驗的,有總體把握的,有搜集信息的,有匯總分析的,有推廣應用的,沒有這樣一個隊伍不行。人才的培養需要在實踐中進行,要將實踐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。
六、怎樣去做
在座的同志們既然已經看到了重要性,接下來就需要埋頭苦干,積極主動地去做,需要去探索,去發現規律,需要苦苦求索。
王國維有一句詩:"為伊消得人憔悴,衣帶漸寬終不悔",沒有此過程就沒有"驀然回首,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"的喜悅,我們要伏下身子,積極主動地做好工作。
前一段時間冷再生的問題很多天無人調度,瀝青加得越多,穩定性越小,解決不了就放下了,怎樣積極解決、會診,應做那些實驗,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問題,是瀝青?級配? 礦粉?要找到原因,不要停頓,積極主動地溝通,任何項目都要這樣。是不是我們開了交底會,提出問題了是否就算是完了?今年全市搞"五查五樹"整頓作風活動,為何我們不是黨政機關單位也搞這樣的思想教育活動?胡錦濤總書記說:"作風問題是關系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",作風問題也是關系到企業生存的關鍵問題,所以這次我們借整頓的東風來把作風建設提高上去。
企業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關系到生死存亡。我們的企業有很多地方存在問題,作風不踏實將帶來一系列的問題,對待科研工作也有一個作風的問題。這幾年公司定的發展戰略是"一業為主,多業并舉",“"一業為主”是以市政工程為主業,主業市政工程是根本,根本不能丟。我們要提高管理水平、提高技術水平、提高機械化施工的能力。技術水平靠何實現?提高技術水平也包括很多方面,新工藝、新技術、新材料和一些科研項目,專門開過提高技術水平的會議,靠普及提高結合。有必要啟動科技進步中長期規劃,認認真真做下去。
吳經理接著說,今天把這段時間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提出來是想點個題,需要大家共同探索答案,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,一個需要長期解決的工作。"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",沒有長遠的打算就沒有長遠的發展。
吳經理指出,我們的科研工作不是做基礎性的研究,基礎性研究是要研究規律,做出研究成果,我們要做的只是應用研究。應該把企業作為研發的主體,許多研究是非系統化的,直接應用的也很多,企業研究很有功利性,目的性很強,就是為了應用,產生效益。
SMA、改性瀝青怎樣用好,礦物纖維能不能用,硫磺改性劑可以搞些試驗搞清楚到底是不是適用。目前,關于硫磺改性劑方面的東西我只見到兩篇論文,我們是否可以研究一下。不一定把它立項研究后再使用,只要有用我們就可以做,很多東西在猶豫徘徊間就喪失了機遇。再比如熱再生,到底多少溫度才合適,是否參數合適就行,需要我們細細琢磨。
熱再生的溫度就是上不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??梢陨暇W搜索一下。能否做些改進?干技術的要保持一種好奇心,不弄明白不罷休,別怕辛苦,要伏下身子做工作,到實踐中去研究,光坐在辦公室里是不行的。
在有同志提到發現論文有錯誤時,吳經理說,能發現論文的錯誤是一個進步。和上學的時候不同,現在沒有人能夠給你現成的答案,許多事情都是多角度談問題,但不一定是真理。像"盲人摸象",聽來都有道理,但是都是錯誤的。
吳經理最后說,我們今天的會目的是提高認識,而不是施加壓力,做一個提醒,考慮問題時要有長遠眼光,和看病一樣,雖然有的病人癥狀一樣,但是原因不同就不能用一種藥,要看清原因。我們要將壓力變成動力。外部環境不好,競爭激烈,出現問題要細琢磨,我們的投資要有回報,一個花巨資的好設備擱上幾年不能用就浪費了。我們要學會自己調適,轉壓力為動力。
隨后,總工王秀稔、技術科長張秀麗、精通公司經理田華等與會人員先后作了發言。
下一篇:公司派員參加2017中國尾礦與建筑固廢再生利用技術交流會